适用范围: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未种植过该品种的地区,谨慎引种)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5天,比对照汕优10号早熟4.4天。株高92.7厘米,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剑叶短而窄,抗倒性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较好。属多穗型品种,每亩有效穗数22.6万穗,穗长22.7厘米;每穗总粒数107.8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5.5克。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0.3%,长宽比3.4,垩白率23%,垩白度3.8%,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8.69%。2004年在江西鄱阳、永丰、新建等地均出现了每亩超过600公斤的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6月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5公斤,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 适时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注意合理密植,插植规格为17×20厘米,每穴2粒谷苗。 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基肥亩施碳铵4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配合有机肥。栽后4-5天,追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中后期视苗情可少量补肥。 水浆管理: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干湿壮籽,不可脱水过早。 防病灭虫: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及时抓紧防治,并注意加强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的防治。